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要求,是严防“四风”反弹的有力举措,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作风保障。为加强对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研究阐释,日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举行学习教育理论研讨会暨集体备课会。今刊发部分学者发言,以飨读者。
从哲学维度解读贯彻中央八项规定
■ 罗俊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破题,根本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实践,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党大力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宝贵经验,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还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
实践成效:以作风建设新气象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云南考察时指出“八项规定确实是推动了根本性的变化,风气为之一新”。具体体现在:
干部作风显著转变。中央八项规定严格限制公款消费,减少不必要的三公支出。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和审计监督,各级政府部门的公款消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显著降低了党政、行政成本。当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已经成为干部作风的常态,约束作用全面显现。
文风会风总体改善。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整治“文山会海”,精简文件会议,减少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实施过程中,对重大会议活动、全国性会议、中央领导同志节日活动均做出严格细致规定。在精简文件简报方面,科学编制中央年度发文计划,严格实施简报备案制度。坚持开短会、讲短话,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和时长,推广视频会议。
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各地出台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文件,不断减少督查检查考核,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基层单位实现信息化办公,减少纸质材料报送,优化工作流程。比如北京的“接诉即办”、上海的“一网通办”、浙江的“最多跑一次”等。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干部有体育投注现金网_沙巴体育-娱乐场*官网@时间服务群众。
民意与口碑是衡量政策成效的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就是要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这也是新形象新气象。”2024年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94.9%受访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成效表示肯定。
理论创新: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新时代作风建设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体育投注现金网_沙巴体育-娱乐场*官网@:制度治党、组织建设和群众监督的理论内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的深度结合。
首先,在制度创新维度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通过“问题导向-制度回应”的路径,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抽象要求转化为“精简会议”“规范出行”等具体规范。其次,在组织建设路径深化先锋队理论。依托“以上率下-层层压实”的执行机制,通过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示范效应,将党的政治纪律转化为组织系统的行动逻辑。再次,在监督体系建构中发展人民监督思想。构建“常态监督-动态反馈”的闭环系统,通过纪检监察、群众举报与大数据监测等多维手段,将作风问题治理嵌入日常行政流程,使群众路线获得智能化、常态化的实现形式。
作风建设从“运动式整风”向“适应性治理”的范式跃迁,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和制度治党理论在新时代的创造性发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践成效,不仅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精髓,更以中国化治理智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在制度韧性、矛盾转化和群众监督维度的理论突破。适应性治理通过三重制度设计实现辩证统一:其一,嵌入规则,构建常态化治理框架;其二,动态调整,依托大数据监测实时捕捉“四风”新形态,动态调整查改问题;其三,协同联动,整合党政监督与群众力量形成治理合力。
作风建设是“以上率下”示范效应的机制化实践,从政治权威构建与制度治党双重维度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体育投注现金网_沙巴体育-娱乐场*官网@:先锋队建设、组织纪律原则和群众监督理论的核心要义。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通过制度化机制形成可持续的治理动能,其内在逻辑体现为三重路径:其一,以责任锚定机制发展先锋队理论。毛泽东在延安整风中确立“领导干部带头”原则,将作风建设的政治承诺转化为可考核的刚性约束。其二,以行为可视化机制创新群众监督路径。依托公务活动报道等制度设计,领导干部作风表现转化为可观测、可比较的公共信息流,是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治理愿景的一种机制创新。其三,以压力传导机制完善民主集中制实践。中央八项规定以“政治局先行”破题、逐级向下传导,构建“制度约束-行为可见-问责闭环”的刚性框架促进示范效应的持续性。
哲学意蕴:马克思主义视域下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哲学智慧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体现了实践导向的认识论革新,本质是对政党与群众关系的辩证重构。
实践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革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等,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转化为制度规范,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政策制定中的具体化。
群众史观的现实投射。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是将这一原理转化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制度安排。通过规范三公支出、厉行勤俭节约等规定,不断宣示“干部是人民公仆”的政治伦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构建了新型党群互动机制。通过为基层减负,提高基层工作效率,强化基层服务群众的根本功能,确保将群众诉求转化为政策行动。
政党建设规律的当代诠释。列宁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为这一理论命题提供了中国解答。通过建立“负面清单+正向引导”制度体系,既划出纪律红线又树立行为标杆,使党性修养具象化为可衡量的行为标准。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开创了作风治理新范式。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 陈红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体育投注现金网_沙巴体育-娱乐场*官网@: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明确于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一决策,是巩固主题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对于学习领会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动作风建设朝着常态化长效化迈进,意义深远。
正风肃纪,巩固深化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体育投注现金网_沙巴体育-娱乐场*官网@: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全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保持着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与坚定,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从严厉整顿“舌尖上的浪费”,到全面整治“会所中的歪风”,再到坚决遏制“车轮上的铺张”,一系列强有力举措整肃了党内的不正之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彻底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局面。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进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些人在高压态势下依然不收敛、不收手;部分党员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侥幸心理,幻想整顿整治只是“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也出现打折扣、变通执行、弱化执行力度的情况;在监督环节,还存在监督不到位、流于形式主义等问题。每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现象仍屡禁不止,正风肃纪的形势依旧严峻。正视这些问题,巩固深化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的成果,正是此次学习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背景。
徙木立信,明心立志
在二十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商鞅“徙木立信”的典故最早出自汉朝司马迁所著《史记·商鞅列传》,寓意是“说到做到,取信于人”。毛泽东在《商鞅徙木立信论》中曾感慨:“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既是徙木立信之举,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煞费苦心”之举。深入开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当前进行作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重点任务,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常抓、长抓作风建设的韧劲与耐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绝非“蜻蜓点水”般敷衍,也不是“虎头蛇尾”走过场,更不是“一阵风”式的短暂行动,而是一项需要持续深入推进的长期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我革命、取信于民的关键措施。
久久为功,化风成俗
作风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占据着基础性、根本性地位。党的作风不仅塑造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而且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重要晴雨表。
回顾以往中国共产党开展作风建设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其复杂性与反复性。因此,作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十年不够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够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可以说,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任务。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从严进行党的作风建设的基调、措施与氛围将长期坚持,不断巩固和深化既有成效。“久久为功”的坚定决心,彻底打破了一些人“变风换向”“歇歇脚”的幻想。
十年、二十年的“久久为功”最终将实现“化风成俗”。作风问题表面上看是党员的外在行为问题,实际上是理想信念问题,是内心的“标杆”与“底线”问题,是明心见性的信仰问题。中央八项规定对于一些党员而言还是一种外在的规范。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在反复巩固、强化、提升与践行中最终将转化为党员自觉遵循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内化为党员内在的规范性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风气养成重在日常教化,作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合日常工作,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相信通过持续、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八项规定将真正地内化为每个党员干部内心的规约与自觉,融入党员干部的日常生活习惯中,进而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党风,引领社风民风。
总之,我们要以此次学习教育为契机,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走深走实,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
(作者为体育投注现金网_沙巴体育-娱乐场*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系统认识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
■ 赵大朋
只有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能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有效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作风问题,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体育投注现金网_沙巴体育-娱乐场*官网@: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对此次学习教育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认真学习和领会总书记体育投注现金网_沙巴体育-娱乐场*官网@: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此次学习教育活动的“第一项任务”或者“第一要求”。
深刻领会重要意义和基本特征
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民心向背、党的生死存亡;作风也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作风建设要为党的工作大局服务,充分考虑作风建设对于应对特殊发展阶段和各种风险挑战、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特殊意义和价值。随着党的组织规模的扩大,以及党执政时间的增加和党所处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作风问题的表现形态也越来越复杂。加强作风建设是适应长期执政和干部队伍新变化、妥善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告诉我们,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经常抓、反复抓,一刻也不能放松”。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因此,改进党的作风要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一个重要着眼点,在解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实现“本正而形聚”。同时,改进党的作风必须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总结以往作风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作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要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有充分估计,提前研判和部署“四风”新形式新动向,扭转以往被动应对的战略盲动状态,保持战略上的主动性和前瞻性,着眼长远、久久为功、系统施治。
把握主要内容,形成系统性认识
第一,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破解了“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行动困境。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体现了党中央对于作风建设徙木立信的决心,以及以上率下从严要求的鲜明态度,盘活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大局,带动了全面从严治党,成为改变党内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的标志性举措。
第二,以小见大,聚焦解决“四风”问题,回答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这一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决定从作风建设特别是整治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突出问题抓起,从小抓起,以小见大,以小带大,解决了新形势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之所以聚焦“四风”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另一方面,“四风”问题具有标识性,是党内作风问题的集中表现,是党内作风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且与党内存在的其他问题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只要“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的条件。
作风建设不是孤立存在的,始终与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有机融合。同时,作风建设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党中央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紧密结合,面对不同时代问题,形成了不同的实践内容和具体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认识和全面把握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在规律和逻辑,从系统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对党的作风建设进行战略思考和研判,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体育投注现金网_沙巴体育-娱乐场*官网@:作风建设的相关理论。
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体育投注现金网_沙巴体育-娱乐场*官网@: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着眼于不同的维度,对加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进行了系统思考,主要包括:着眼于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的历史传统和组织惯性来看,既延续以往党加强作风建设的优良传统,又立足于新时代新要求不断创新,实现守正与创新的结合;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来看,把加强作风建设与完成党的历史使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有机结合,形成了鲜明的时代价值和问题导向;着眼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大局来看,实现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有效的手段实现风腐同查同治,使其成为推动自我革命的强大动力;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来看,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养料,充分发挥其对于推进作风建设的积极意义;着眼于党组织与党员领导干部个体的互动关系中来看,既强调组织刚性要求,划定作风红线,强化纪律约束,又注重加强个人修养,激发个体自觉践行良好作风的内在动力;着眼于作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来看,正确处理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治标与治本的关系,把防止作风问题反弹回潮作为重点、难点,保持抓常、抓细、抓长的韧性和决心,不断强化责任导向,实现授权与控权相结合,以完善的制度确保党的作风建设的持续性。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
将党的作风建设持续引向深入
■ 史宏波 李尉清
党中央着眼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锚定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作出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部署。这既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又一项重大举措,也是进一步锻造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又一次重要实践。
党的红色基因与政治优势
党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积淀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治力量的独特政治优势。从井冈山时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铸就军魂民心,到延安整风运动确立党的思想路线;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六条规定”为“进京赶考”作好纪律准备,到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八项规定”;从“两个务必”警示新中国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到党的二十大“三个务必”凝聚中国式现代化奋进力量,党的作风建设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既坚守“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又彰显“刀刃向内”的革命勇气,为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完成中心任务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实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开局,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使从严管党治党局面呈现出焕然一新的气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八项规定成了改变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的标志性举措。”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的成果,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以作风建设新气象书写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时代答卷。
锻造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新标杆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党既拥有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面临风高浪急的风险挑战。
此次学习教育正是对“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历史经验的深刻把握,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根本问题的时代回应,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理论再教育、再武装,对深层痼疾进行再检视、再亮剑,对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机制进行再完善、再创新。通过系统重温和创新传承党的作风建设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赓续红色基因中增强政治定力,在检视现实问题中提升斗争本领,促使党员干部在“红脸出汗”中增强免疫力,在“刮骨疗毒”中祛除病灶,在“补钙壮骨”中强筋健骨,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锻造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新标杆。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我们党始终与人民血脉相连、风雨同舟。密切联系群众是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最大的执政危机。党的作风不仅折射党的形象,更决定人心向背。作风建设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求真务实和真抓实干的行动自觉中。
在思想认识上,必须清醒认识到,作风问题无小事,它不仅关乎个人党性修养,更直接影响党的执政根基,必须以政治领导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为引领,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视为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战略举措。在工作方法上,坚持“三个导向”的有机统一。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人民为导向,坚持人民立场不动摇,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以实效为导向,确保每项措施都落地见效,不断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在制度保障上,构建“三位一体”的体制机制。健全责任体系,压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完善制度体系,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干部选拔、绩效考核、巡视巡察等各环节;创新治理体系,运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系统施治、综合施策,提升作风建设智能化水平。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丨文汇报
编辑丨王越月
编审丨戴琪
体育投注现金网_沙巴体育-娱乐场*官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