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小叶子’辛苦啦!”“我们明年见!”……11月10日晚,第八届进博会志愿者离园仪式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东登录厅温情举办。伴着一首首青春旋律,各学校志愿者陆续列队从场馆走出。据统计,11月5日至10日进博会展会期间,“小叶子”累计上岗2.3万人次,累计服务57.8万人次。8年来,已累计有3.8万余名“小叶子”服务进博、实现成长。
总有一道光要去追随
你愿意为了成为一名“小叶子”努力多久?李晶晶用三年的努力时光作答。
李晶晶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大四学生,从大二开始,她就怀揣着满腔热情持续报名,但前两年她都遗憾落选了。今年9月,她又如期递上报名表。如今,当她穿上了梦寐以求的红色西装,站在进博会新闻中心“好物市集”的岗位上,她深刻地感受到,所有的等待都在沉淀力量。为了讲好松江区非遗产品松江布和地方品牌的化妆产品,以及青浦区的朱家角大清邮局文创产品,她反复学习产品故事和特点,查找练习专业的英语介绍用语,反复打磨讲解词,尽力为每一名想了解的中外记者提供专业的服务。
这份经历让她对“国之大者”渐渐有了最真切的体会。原来,它从来不是遥远的口号或宏大的叙事,而是融入每一个平凡人奋斗故事里的温度与光芒。
体育投注现金网_沙巴体育-娱乐场*官网@硕士研究生陈怡雯,同为“一年级小叶子”。参与进博、服务进博时,她见证展馆从空旷到璀璨,看到昼夜坚守的安保队伍,始终微笑着的志愿者……正是这些力量,构成了今日的进博,塑造出我们心目中最具象的大国形象。“我找到了融入‘国之大者’的荣光,更因为进博,锚定了今后努力成长的方向。”明年的此刻,是否还愿意再次站上进博会的岗位?“我愿意!”陈怡雯的回答坚定如磐。
进博会就是这样,不仅是展现青春风采的舞台,更是一堂鲜活、深刻、磅礴的“沉浸式”思政大课,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拓宽全球视野、锤炼奉献精神不可多得的育人沃土。
总有一声感谢在回响
在流行的“MBTI人格类型测试”中,E人“小叶子”活力满满,热情好客,“I”人代表内向,但他们的内心更细腻,观察更敏锐,更能贴近参观者需求做好服务。这正印证着,无论你是“I人”,还是“E人”,在为进博的服务中,大家都是“CIIE人”。现实确实如此,总有一些看似平常的“一声响应”,会激荡出人与人之间最动人的涟漪和回响。
孙艺洋是上海海关学院的“一年级小叶子”,也是学校此次进博会外籍人员服务组的组长。会期里在“四叶草”上岗的她,还曾在11月2日到4日和其他3名志愿者作为支援机场的人员参与到浦东机场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的志愿服务中。她主动“跨前一步”地问询和引导,为两名南非参展商原地化解了行李送错酒店时的焦虑情绪。两名参展商满怀感激写下暖心感谢卡,盛赞“中国服务有温度”。在机场因服务相遇,又在进博欣喜重逢时,这两名展商一见孙艺洋便激动相拥,并由衷地说:“因为你的帮助,我爱上了中国。”
回顾这次经历,孙艺洋最深切的体会是,志愿服务时的一个微笑、一步主动,都是打破隔阂的钥匙。她从最初的“等客上门”转变为“主动观察、主动上前”,让担当有温度,让服务有回声。
“早上好,亲爱的。我想感谢你的支持,这深深地打动了我。你是一个善良又令人愉快的人,所有的中国人都是那样的。我钦佩你们所有人,尤其是你们。”这是又一份暖彻心扉的感谢表达。这是一条13行的法语短信,收到这条法语短信前的一个多小时,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小语种“小叶子”陆羽涵刚刚在线上帮助了一名来参加第八届进博会的法国记者,一个小时的在线翻译,让他成功完成了采访申请。
第八届进博会首次设立的小语种志愿者调度中心,涵盖了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等多个语种,受理进博会各种小语种需求援助。包括路线指引翻译、安检口参展商证件处置、外国参展团接驳车引导等。来自上海全市10所高校的129名小语种“小叶子”随时待命,一边实践,一边完善。一次从零开始的探索,架起的是一座中外交流沟通的“友谊桥”。
作为一名服务于国家综合展的“小叶子”,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阿拉伯语口译专业的研一学生韩承豫难忘服务中的一个小插曲——三名身着传统服饰的阿联酋女士站在咨询台旁连比带画着,工作人员试着用英语沟通,双方却越说越困惑。他见状立刻主动上前,微笑着用阿语轻声询问解决问题后,他得到了声声感谢和频频夸赞,这个插曲让韩承豫深切地体会到了语言的温度和奉献的价值。
总有一些成长在孕育
进博舞台广阔,青春担当如炬。
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的博士研究生胡慧凤,是一名“四年级小叶子”。在一次次的进博志愿服务中,胡慧凤愈发强烈地感受到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决心。
“每一次任务都像解锁一个新副本,我在其中持续积累经验、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进博会这个国际舞台,又让我在课堂和实验室之外,拥有了一个观察、触摸和理解全球科技前沿的最鲜活窗口,让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强烈的信心。”怀揣这份对志愿服务的赤诚之心,胡慧凤将永葆“向前进、博青春”的昂扬之志,坚定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在自己所深耕的机器人技术与先进制造领域不断探索,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中。
在华东理工大学,今年首次有博士研究生入列进博会“小叶子”。姜鸣华和任抒华,两名00后博士研究生都说,站在“四叶草”的舞台,既是为进博助力、展现中国青年形象,也在创新的跃动中,更坚定了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决心。
“即便此前的模拟环节,也承载着真实而严肃的使命;再微小的细节,也值得被认真对待、反复打磨。”上海政法学院的“小叶子”杨亦潇在连续两年服务进博的过程中加速成长,“这更是一堂行走的党课、一次精神的淬炼。”
从第一届到第七届进博会,团市委作为志愿者服务保障工作的牵头单位,已累计组织带领3.4万余名“小叶子”服务进博、奉献进博,成为中外来宾眼中的青春风景和上海城市的生动名片。今年,3865名“小叶子”服务于现场引导咨询、展会注册管理、嘉宾联络接待、新闻宣传辅助、交易数据统计、信息化辅助、迎送辅助保障、行政辅助保障、医疗卫生辅助等多个岗位。
进博会不仅是世界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更是新时代青年立足中国、服务世界、展现青春担当的关键舞台。中国青年在开放前沿砥砺青春,用卓越服务彰显担当,为未来人生道路继续蓄势赋能的篇章,正承此而启。
记者丨刘昕璐
来源丨青年报 头版
编辑丨王越月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