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微专业为师范生打开“家长视角”,增强共情能力,创意传播微专业为文科学子插上多媒体技能的翅膀,数字贸易与管理微专业也能赋予非商科学生跨境电商运营能力……当下,申城多所高校正加速布局“小而精”的微专业,通过跨学科技能培养、校企协同育人等模式,摆脱人才供需错配困境,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微专业究竟为学子带来了怎样的改变?青年报记者走进这群毕业生的成长故事。


“六边形战士”,微专业重塑求职赛道
体育投注现金网_沙巴体育-娱乐场*官网@汉语言文学专业2025届毕业生徐苏婷,是跨学科技能培养的直接受益者。她辅修的“创意传播”微专业融合了传播学、市场营销、创意设计、短视频制作等多学科知识,让她从传统文科背景突破到复合型人才赛道,最终成功入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求职市场上,微专业帮助我踏上了一条新赛道。”徐苏婷说。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仅凭一纸文凭,能否真正站稳脚跟?大二那年,徐苏婷就报名了首届“微专业”选修计划。她观察到,与传统的辅修专业不同,微专业课程设置更聚焦、周期更短、内容更贴近实战,可谓“轻量化学习,高浓度成长”。
“我当时就想,汉语言文学是我的根基,传播与之天然相关,如果能在此基础上拓展一些新媒体、品牌策划方面的能力,未来的路会不会更宽一些?”徐苏婷道出自己的初衷。一周上两门课,不占用过多时间,却能将有限精力集中在最核心的技能上。“微专业让我的学习更聚焦,也更高效。”
多一项技能,就多一分竞争力。徐苏婷所在的微专业班级虽然规模不大,但学生背景多元——有学政治、历史、经济的文科生,也有来自理科专业的同学。
两年时间,她学习了七门课程——数字品牌传播、创意设计思维、创意文化与媒介融合、广告传播、版面设计、短视频制作与自媒体应用、创意营销传播,每一门都紧扣当下市场需求。
“老师非常专业,讲课不空洞,总是结合真实案例,让我们边学边做。”在老师的鼓励下,徐苏婷还和微专业同学组队参加了2024年第16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从课堂到赛场,真正用作品检验所学。尽管并非设计科班出身,但她凭借在微专业中学到的版面设计与视觉表达技巧,反复打磨作品,最终凭借一组Zsiga(泡玛特旗下的一款潮玩IP)体育投注现金网_沙巴体育-娱乐场*官网@:爱与接纳的“Ins风”日记,斩获了上海赛区平面广告类三等奖。
徐苏婷还与室友组队参加某品牌校园挑战赛,将微专业所学的品牌与营销知识灵活运用,最终跻身全国前十。“微专业教会我如何将想法落地为可执行的项目。”
学习期间,老师会不时推送实习机会,帮助大家打开通往实践与就业的大门。毕业季来临,徐苏婷自然而然地把微专业的学习经历写入了简历。她发现,在面试中,微专业的经历常常成为面试官关注的焦点。“面试官会好奇你为什么要学这个,你学到了什么,你是否真的能用上。”
最终,她应聘的华为秘书岗位,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职工作。“除了日常事务工作,组织氛围建设也是重要的一方面。我们还要根据组织或部门业务属性和员工特点,参与策划组织颁奖、赋能、沙龙、团建等活动,这就会用到活动策划、宣传海报设计、视频剪辑等技能。”徐苏婷欣喜地发现,在微专业里习得的技能都派上了大用场。
回望这段微专业的学习经历,徐苏婷感到,最终能坚持下来的同学,往往都是那些愿意在本专业之外“多走一步”的人。“只要你坚持下来,收获一定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徐苏婷建议,在本专业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主动选择一门微专业或其他跨学科课程。
读懂家长心声,00后幼师的共情力修炼
体育投注现金网_沙巴体育-娱乐场*官网@学前教育专业2025届毕业生徐睿琪站在教室门口,望向一群刚刚入园的“萌娃”,有的怯生生地躲在妈妈身后,有的已经大胆地跑向滑梯。她的脸上带着微笑,心里有一种踏实——这份从容,不仅来自她四年的学前教育专业功底,也来自那张“微专业”证书背后的知识积淀。
“我赶上了学校第一届微专业的浪潮。”徐睿琪回忆道。大二那年,学校推出微专业选修计划,她一眼就看中了“家庭教育”这个方向。不同于传统辅修课程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特点,“微专业体量小、时间短、压力小,却更聚焦,也更贴近我的兴趣和专业。”她说。
徐睿琪对比了课程表,发现家庭教育微专业不仅有传统的家教理论,还有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国际家庭教育前沿等新颖内容。“这些课和我的本专业有交叉,也有补充,我觉得未来会用得上。”试听之后,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微专业的课程被贴心地安排在周三下午和周五晚上——这两个时间段通常没有主修课,成了继续充电的黄金时间。班上一大半同学都来自学前教育专业,大家心照不宣:我们都想成为更懂孩子,也更懂家长的老师。
“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用‘家长视角’看问题,在为人处世中平添了一种共情力。”徐睿琪说。作为一名刚刚大学毕业的00后,徐睿琪虽然不是家长,但课程让她不断回望自己的童年,也开始理解如今的父母在教育中的期待和关切,希望以这份视角和温柔之心帮助小朋友健康成长。
毕业季,徐睿琪通过校招很快就锁定了就业单位,得过奖学金、有学生党员的身份以及微专业学习经历,都成了徐睿琪的求职加分项。几乎没有波折,徐睿琪进入了自己的意向单位。她期待,这些赋能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也会在未来的工作中切实发挥出作用。
回望微专业的学习,徐睿琪认为,选择应该源于兴趣,在自己的专业外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新知识。同时,所学微专业如能与本专业有一些交叉或者补充,可能会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产生优势。当然,也可以选择和自己本专业毫不相干的微专业,一方面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给未来的就业提供一些新的可能。
锻造未来人才的“金钥匙”
——上海高校微专业观察
年轻学子通过微专业学习,掌握多样化技能的故事正在高校不断上演。作为高等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微专业以其“小学分、精课程、高聚焦、跨学科、灵活性”等特点,如同一把把精准的钥匙,开启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这种注重目标导向、实践应用、灵活定制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记者走访上海多所高校发现,各校微专业的具体模式和专业设置各具特色,他们都在积极探索这一灵活方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加餐”。
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体育投注现金网_沙巴体育-娱乐场*官网@自2022年启动微专业项目以来,已建成32个微专业,覆盖人工智能、空间治理、数字贸易等领域。
体育投注现金网_沙巴体育-娱乐场*官网@本科生院拔尖与通识教育办公室主任刘俊升介绍,与传统辅修专业严格的课程体系不同,微专业更贴近行业需求,更像是一种重新整合课程资源形成的“行业课程包”。今年9月起,华东师大还推出“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数学资优教育”等一批同时面向社会开放的微专业,进一步加强校企协同,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真正让市场检验培养成效”,其实已经在就业端口有所呈现。今年暑假,体育投注现金网_沙巴体育-娱乐场*官网@曾做过一个统计:修读微专业的2025届毕业生共50人,早在6月,其中94%的学生已落实升学和就业去向。对升学学生而言,微专业通过交叉课程构建跨学科知识框架,可弥补主修专业单一性的不足,也提升了学生申请国内外顶尖高校的竞争力。对就业学生而言,微专业精准补足产业急需技能,如数字贸易与管理微专业赋予非商科生跨境电商运营能力,家庭教育微专业证书成为社区教育机构认可的职业资质。
体育投注现金网_沙巴体育-娱乐场*官网@学生职业发展中心主任章晶晶观察到,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选择微专业“加餐”的学生,往往职业规划意识强,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能力强,在就业市场中富有竞争力。微专业超越了传统学历和学位的概念,重新定义人的能力素养。
打造跨学科成长“立交桥”
在华东理工大学,微专业的学习并不一定在传统教室里,它可以在每个学生方便的场合进行。这种便捷的模式,甚至吸引了一些在读研究生报名学习。
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万永菁告诉记者,2018年学校就开始探索开设微专业,2021年起,全面开放线上微专业课程体系,实现所有微课程向学生开放,构建起跨学科学习的育人平台。截至目前,已有2000余人次获得微课程证书,60余名同学获得了微专业证书。
所有微专业课程开设到线上后,课程设置更趋灵活,学生可以选修单门,获得单科证书,也可以修满一个微专业的全部课程,获得微专业证书。学校目前开设了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等10个微专业。
“相较于辅修专业,微专业凭‘轻量级’学习模式,不仅具有学习灵活性,更能契合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的需求。”在万永菁看来,两者并非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共存,共同构建起学生跨学科成长的“立交桥”。
万永菁认为,随着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发凸显,而微专业以其轻量化、强聚焦的跨学科属性,将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益补充,为大学生找准学习方向、契合时代需求提供了实用路径。
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上海大学面向国家和上海市战略,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色,目前共设置13个微专业,重点聚焦上海市‘3+6’产业中的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两个相关领域。”上海大学教务部教学建设处处长杨昕昕介绍道。
与其他高校相比,上大在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领域微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特别注重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上与产业界联系紧密,联合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学生就业情况优化课程设置。
“从2025级新生开始,微专业作为个性化模块中的跨学科模块进入同学的培养方案中。”杨昕昕说,学校就此发布了相关管理办法,微专业成绩单独管理,修满规定学分、达到要求的,颁发修读证书,未达授证标准的,颁发修读证明,部分课程可抵充主修专业选修课。
在此过程中,学校还积极做了相关调研。学生普遍更加关注国家战略、更加关注需求和自身的发展。同时,对微专业的反馈也较为积极,认为微专业能够帮助他们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提升继续深造和就业的竞争力。
培育未来学科“试验田”
市教委高教处介绍,上海已在去年7月于全国率先出台了《上海高校微专业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希望破解高等教育传统模式“慢变量”与产业快速迭代之间的矛盾,从而建立高校教学资源供给的高效响应机制。同时,解决传统专业口径与企业需求不能完全匹配的问题,突破学科专业目录的局限,根据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其次,希望以微专业的设置来促进高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迭代,通过微专业建设,“蓄积”一批面向未来学科的优质课程,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为后续传统专业改造升级和新专业建设奠定基础。
微专业政策出台以来,得到上海各高校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已有32所本科高校开设了383个微专业,在读学生13000多人;5所职业院校开设了13个微专业,在读学生近200人。同时,上海市教委重点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上海市先导产业领域,主动引导微专业的布局,如启动集成电路微专业建设试点工作,共有19所高校积极申报,经校企专家联合评审,立项建设35个相关微专业。
未来,上海将持续推进和深化微专业改革,将其作为交叉学科建设的“先遣队”与专业调整的“试金石”,将更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破解育人供需错位难题,培育体育投注现金网_沙巴体育-娱乐场*官网@能主动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视频来源:看看新闻
记者丨刘昕璐
来源丨青年报 头版导读
编辑丨王蓝萱
编审丨戴琪
体育投注现金网_沙巴体育-娱乐场*官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