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投注现金网_沙巴体育-娱乐场*官网@

图片

搜索
你想要找的

热门搜索

建党100周年70周年校庆卓越育人学术育人不言之教幸福之花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媒体关注 / 正文

媒体关注 | 沈章明 刘雅婧:研读《论语》,找出古人修身养性的内在机理

2023年11月28日

  在《论语》中,孔子对“直”与“礼”、“学”与“明”等进行了直接或间接阐述。准确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找出古人修身养性的内在机理。

  孔子特别重视“直”。“直”就是保持正直的本心本性,这是成为达者的必需品质。不过,心直口快,怎么想就怎么做,对人对己也容易造成伤害,故孔子深谋远虑地提出用“礼”来救“直”之失。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论语》提出“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君子之于朋友,一定要有所劝谏,但不能过分。没有什么效果,就应该立即停止行动。这样做,既尊重了他人,又保护了自己,亦即“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孔子进一步提出,唯有“学”,才能使人真正领会“直”的要义,处理好“直”与“礼”的关系。这里的“学”不是被动吸纳,而是一种积极实践,特指敏锐的观察、仿效和修正。

  在儒家看来,“学”贵在行动。要以父兄师长为仿效对象,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言说方式和行为方式,学习各种礼仪规范,并且能够在行动中思考,争取有所觉悟。

  真诚而得体,“礼”之本也。“礼”不是虚文,不是繁文缛节,而是保护真诚的适宜方式。有了这样的保护和节制,才不会愚直粗野。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明”的境界。

  孔子及其弟子对“明”有不少论说,如“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此处的“明”,特指看得远、无所遮蔽。正所谓“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首先看他的言行,其次观察他做事的内在心理,最后确认他的价值取向、志趣所在。

  一个人的言行如果得体,就是有“礼”,抵达了“知之”并且能够“行之”的境界。“知之”之外,还有“好之”与“乐之”。如果施行“礼”的人不“乐之”“好之”,那就是不真诚,不算是君子。

  不过,观察对象千差万别,很难做到类型化,经常挂一漏万,孔子就吃过这方面的亏。比如,在与颜回接触之初,他讲什么,颜回都不反驳,只是默默地听。后来,通过持续的观察和思考,特别是观察颜回私下的言行后,孔子才意识到:颜回不是一个愚笨的人,而是与众不同的好学生。

  有了“明”,就可以作更长远的预判和规划。孔子就曾凭借自己的“明”而预测出学生的未来,如“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在孔子眼中,“知天命”并非未卜先知,而是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所以”“所由”“所安”,来推断其行事方式和相应的行事结果,最终洞悉他人乃至时代。


阅读原文


作者丨沈章明 刘雅婧(单位体育投注现金网_沙巴体育-娱乐场*官网@教育学部)

来源丨上观新闻

编辑丨王蓝萱

编审丨戴琪


体育投注现金网_沙巴体育-娱乐场*官网@阅读:

解放日报 | 找出修身养性内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