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晨,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院长,主要从事量化历史研究、社会历史学、近现代高等教育与知识群体研究等。已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学研究》、《近代史研究》、《教育学报》、The China Quarterly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民国大学生教职员工生活水平与社会结构研究:以清华为中心》等专著。研究成果曾获南京大学首届青年教师人文科研原创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与三等奖、 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等。入选“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23年)。
自20世纪90年中期以来,新经济史研究风潮在全球范围内再次兴起。在新成果迭出的同时,学界也注意到计算机虽然能改变人工算力的不足,但史料中可供计算材料的不足却难以克服。能否突破量化研究以结构性史料为基础的束缚,拓展可量化史料的边界,是今后新经济史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次讲座将以民国清华留美生群体职业研究项目为例,探讨数字技术赋能之下,历史学者如何突破过往可量化史料的不足,构建信息更为多元和连续的数据集,进而开展不同主题的系统化群体研究。研究案例表明,数字赋能下的清华留美生群体职业状况量化研究,在让研究者获得重新审视近代中国人才培养与使用特征的同时,显示出技术融入对历史研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